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李稻葵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处在一个U型调整的底部,而非L型“一路下行,然后稳定在一个比较低增长的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尚存,尽管寒冬未结束、春天没来到,但李稻葵表示,基于中国目前巨大的赶超空间、巨大的市场容量和中国优秀工程师的人才优势,在当下调整期中,创业者应坚定信念,在冬天布局,然后在春天发芽、繁盛。
U型调整的底部 我们还处在经济寒冬
演讲伊始,李稻葵即表示,中国经济目前处在U型调整期的底部,“我个人不认为中国经济处在一个L型变化的过程中,不是一路下滑、一路下行,然后稳定在一个比较低增长的阶段。相反,我认为,中国经济目前是低于我们的设计时速在运行的。”他认为,创投领域“还处在寒冬”的说法,“其实跟我比较学术化的表达不谋而合”。
为什么这么讲?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中国GDP增速为6.7%,“创25年新低”。李稻葵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不只是这样,只是目前速度比较低迷,“我们自身的增长动力并没有完全释放”。他分析道:2016年1-9月份的GDP增长还是靠两件事情拉动的: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建设。1-9月,中国GDP增长6.7%,其中房地产占0.5%;同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是20%——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制造业,制造业的投资增速仅3.1%,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民间投资增速仅2.5%。
“中国目前的增长并不是一个自然的、可持续的增长态势,是低于增长潜力在发展的。”李稻葵强调。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明明还在 为何增速低于设计时速?
“中国经济总体上来说增长潜力还是在的。”李稻葵回顾了历史上与中国现今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的国家——即那些与当时世界经济领先发展水平相差80%的经济体,他们当时是怎么发展的?韩国、日本、台湾地区、新加坡、希腊、西班牙,当他们的GDP只有美国20%的时候,其增长速度都在7%以上;像东亚地区,增长速度是8%,甚至9%,而且接下来10年都是这个情况。“所以这一基本分析告诉我们,中国现在仍然是处在设计时速之下运行的。”
那为何目前中国经济还未达到设计时速? 李稻葵说:“本质上讲,就是过去30多年、将近40年所依赖的发展基本动力、基本办法,现在失灵了,正在调整。”事实上,过去中国30多年的发展,基本法宝不是靠产业政策,也不是靠国有企业,“坦率来讲,过去30多年成功的产业、成功的企业,极少是政府事先就认定的。从产业上讲,比如说制造业,摩托车行业,政府基本上没有介入,都是民营经济在发展,政府并不是靠产业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过去不是,未来可能也不是”。
过去30-40年以来,基本的成功经验是,地方政府及从事经济工作关联的机构不断跟企业家、创业者紧密联系、开疆拓土,一同去打造和创造市场——这个经验在今天创业领域里仍然被继续复制着。李稻葵说:“但是这个经验现在碰到了困难,因为新的要求是——建立亲切、清廉的政商关系,这不是一两天能建立起来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的转型碰到了困难,民间投资增速从过去8%以上降到了2.5%,这就是当前转型的困难。
李稻葵预期,随着19大召开,新的人事安排、新的政府政策不断推进、不断改善、不断明朗,新型的政商关系会逐步建立起来;而中国经济的春天也将伴随而来。“过去我们赖以成功的政府跟商业的关系会逐步升级,会逐步转型,到那时,中国经济就会开始走出U型底部了,增长速度应该比今天高一点”,更重要的是,增长动力不是靠房地产,也不完全靠基础设施投资了。
他坦然地说:“今天,我的感受跟大家是一致的,目前还是冬天。”
创变三要素:赶超空间、市场巨大、人才优势
李稻葵笑言:“马云是非常反对经济学家的,他说你没用,我直接创业就完了,你们都是胡说八道。不管气候是好是坏,随时都可以创业。”李稻葵对此温和反驳道,凯恩斯曾说过,当很多人认为他们自己非常有智慧、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时候,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实际上已经成了若干年前、或者已经去世的某一位学者的奴隶——他们实际上宣扬的是先贤的观点。
李稻葵认为,其实我们应该回过头仔细研究和探讨,到底我们创新成功的理由是什么,中国经济的创变理由是什么?他认为理由有三,而这三点理由是创业者可自己琢磨“靠没靠”的三个基础要素,“如果你靠上了一点的话,你的企业可能创业会顺利一点”。
第一个理由,当下中国经济仍处在一个赶超阶段,在这个阶段,仍然有大量的技术、商业模式、运营模式,还可以学习。“所以,创业的第一个理由是,我们平均水平仍然很差,因此,赶超的空间是有的,仍然有学习对象。”
第二个理由,中国的市场极其巨大。李稻葵指出,“市场极其巨大”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人多、城市人口密集,很多依靠人口密集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很容易成功,比如像各种各样的电商服务,像京东,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城市人口密集,所以它们的物流中心可以建得离最终用户更近。另一个含义是,中国经济目前是11万亿美元的规模,美国是18万亿美元,中国占美国的比重大概是65%,中国经济如果只谈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的生产,“早就超过美国了”,中国的产量一般是在全球的30%到65%之间,这是一个大市场,“但这个市场必须要转型,这个转型的过程也是这个市场的机遇”。李稻葵认为,创新不仅是针对消费者服务业态的创新,物质生产的领域也需要创新,而这种创新,其市场也是巨大的。
第三个理由是中国的工程师多。李稻葵说,中国人培养经济学、培养管理人才的能力,也许还不如美国,还不如哈佛商学院;但是中国培养工程师的本事真的是非常好的。美国培养工程师的优点是能当工程师的领导,麻省理工学院、哈佛现在也在搞工学院,能培养那个会“忽悠”的领导;但是培养一毕业就给人干活的就不行,一毕业就设计产品的弄不出来——他的训练不到位。“所以,我认为中国培养的工程师的优势是好的,不光培养得好,人还多”。
李稻葵奉劝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坚定创业创新的信心。创业导师也责无旁贷,有了好的导师和创业的基础,“大家在冬天才能创好业,能够布好局,在春天的时候才能发展起来”。
文章来源:亚杰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