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由于中国互联网用户红利的消失、行业估值消化不足、并购重组受政策影响等因素,2016年成为了计算机行业的“灾难年”,板块指数从2015年的高点回落55%,横盘近十个月。狂飙突进的行业状态已渐趋理性,行业发展也越趋稳健。2017年,新年新气象,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春风已然悄悄到来,计算机行业能否借此东风优化布局继续发展,值得期待。
一、2016年简单回顾
回顾历史,计算机板块指数与估值都有所下降但未出现明显见底信号。
计算机指数从2015年最高点回落了55%,并已横盘震荡近10个月。但相比此前数轮周期,这次回调无论是从持续时间还是从调整力度上看,都略显不足。简单从历史进程来看,尚未看到指数见底的信号。
安信证券计算机行业胡又文(首席分析师,新财富第一名)团队认为当前计算机板块PE 与2014 年H2 接近。通过对计算机板块2014 年至今以半年为间隔的估值水平(动态PE)做了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当前(2016.11.30)中信计算机动态PE 约为54 倍,接近2014H2 期间水平。考虑到计算机板块正处产业拐点,技术、政策、应用各类催化不断,计算机行业目前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
此外计算机行业市盈率(TTM)51.6倍,接近自2006年以来的历史平均市盈率48倍和中位数46倍。
横向比较,计算机行业动态市盈率(TTM)居各行业第八位,低于电子板块估值,软件估值优势逐渐显现。
并购完成率高,然而并购增长逻辑存在隐患。
海通证券计算机行业郑宏达(首席分析师,新财富第五名)团队认为:并购业绩承诺完成率高:15年的并购高峰将支撑17年业绩增长,16年以来,云服务、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领域并购增多,看好龙头企业崛起。
兴业证券计算机行业袁煜明(首席分析师,新财富第二名)团队认为目前的并购逻辑存在三大隐患:
第一、政策趋严,预计未来行业内并购数量将不会继续大规模增加,甚至不断减少;
第二、公司市值基数不断增大,并购的边际拉动作用下降;
第三、17年对赌协议集中到期,此前大幅增加的商誉存在减值风险。并购逻辑可能将在17年受到挑战。
经济转型带来新IT发展机遇,资本市场偏淡是IT的试金石。
2016年以来互联网与IT行业投资情况产生变化:一级市场融资门槛提高,头部公司格局初显,二级市场主题炒作疲软,风险偏好降低。行业逐渐趋于稳定,甚至呈现“逆风”之势。然而潮退过后,证伪时刻才到来。对于具有核心竞争软实力和资源禀赋的新IT,资本寒冬恰是其试金石。
板块持仓降至三年来低位
根据wind数据,按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来推算基金持有计算机公司仓位情况:
基金持有计算机仓位持续下降。2016年Q3基金持有计算机公司占总持仓比重为4.8%,连续三个季度下降(2015Q4、2016年Q1、2016年Q2分别为11.3%、7.72%、6.76%),已经下降至2013年Q4(4.76%)附近水平。
半数以上计算机公司被减仓。2016年Q3,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的计算机公司数量下降到106只,而Q2有120只。从Q3持仓下降角度来讲,106只计算机公司中有57只持仓量下降。
基金重仓股占流通股比例不断下降。2016年Q3,基金重仓的计算机公司中,持仓占流通股比例在10%以上的数量降到8只,而Q2有13只;持仓占流通股比例在5%以上的数量降到26只,而Q2有32只。
从估值、盈利水平、资本市场偏好程度、仓位变化来看,2016年的计算机行业虽然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但行业估值泡沫仍然存在,且随着互联网用户的渐趋饱和,资本和市场都趋冷,互联网狂飙突进的状态已经远去。互联网公司能否找到下一个增长点,成为2017年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展望2017
辞旧迎新又一年,2017年的计算机行业哪些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呢?
1、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2016年7月,全球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第一次全部花落科技公司:Apple、Alphabet(Google母公司)和Facebook,以及Microsoft和Amazon。这一里程碑式的节点向世人昭示:全球的经济在大转型。这五家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的产品技术发展路径和方向,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人工智能。
实际上,不仅仅这五大IT巨头,而且我们注意到:全球从芯片到互联网几乎所有的行业巨头都正在把重心从“互联网”转向“人工智能”,都在向人工智能进军!
而根据IDC的报告《Worldwide Semiannual Cognitiv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s Spending Guide)》:各行各业对认知系统和人工智能(AI)的广泛采用,将使全球在这两方面的收入从2016年的近80亿美提升至2020年的47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从2016年至2020年期间,认知/AI解决方案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5.1%。
Forrester在最新的报告中预测在2020年之前,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展新业务的企业,每年将比不使用这些技术的同行同比增长300%以上。
申万宏源计算机刘智刘洋(首席分析师,新财富第三)团队认为,人工智能国内存在实现弯道超车的基础,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板块。
此外,深度学习是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最大的突破,也是当今科技界非常崭新、正在快速攀升、有重大影响力的前沿领域。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全新的领域,“深度”某种意义上是指人工神经网络的层数,旨在建立可以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深度学习是对传统计算模式的彻底颠覆,直接带来自下而上多个领域巨大变革的机会。
深度学习技术特征:数据定义智能、应用算法快速发展。
深度学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算法上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推动了互联网另一个领域——生物识别的发展。
2、生物识别
生物识别特征有指纹、人脸、虹膜、视网膜、眼球、步态等等。
深度学习极大的推动了生物识别系统的研究。生物识别系统对生物特征进行取样,提取其唯一的特征并且转化成数字代码,并进一步将这些代码组成特征模板。
在目前的研究领域中,生物特征识别主要关系到计算机视觉、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这些均依赖于深度学习算法。
使用深度学习算法的识别准确率已远远超过了人眼以及非深度学习方法。
长久以来,技术创新不足、价格成本高企、应用推广有限是制约我国生物识别发展的三大因素。近几年来深度学习等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识别的进步,使的三大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受益于此,国内生物识别产业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其应用范围和市场规模有望实现快速扩张。
此外,广阔市场和多种盈利模式将为生物识别行业带来巨大利润空间。从传统的硬件销售、软件开发,到云服务模式的解决方案提供,再到未来可能实现的大数据变现,生物识别盈利模式多样。未来生物识别市场将有望维持高速增长,美国BCC预测全球生物识别市场在2020年达到415亿。根据2016年美国BCC(该领域最权威机构)的预测,估计2015年至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复合增长率为22.7%,从2015年的149亿美元达到2020年的415亿美元。国内市场突破300亿美元。
中国生物识别行业市场规模与预测(亿元)
国际巨头也趁此机会大肆布局,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我国生物识别公司也不甘落后,在算法及制造实力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成功在各大支付场景中大量应用,商业前景广阔。
领域内值得关注的公司:
3、云计算及其应用
兴业证券计算机行业袁煜明(首席分析师,新财富第二名)团队认为在全球云计算浪潮的席卷下,国内外云计算产业在阿里云计算、亚马逊AWS、微软Azure、金山云、腾讯云等众多云服务厂商的共同培育下,正在步入用户不断增长、产品和服务不断迭代升级、更低价格、规模更大的全面商业化阶段。在2016年8月份、9月份,他们进行了系列云计算产业链调研,几乎走访了所有知名的云计算产业公司,以及参与亚马逊AWS技术峰会、阿里云技术峰会、全国企业级互联网大会等。国内的云计算产业主要有以下特征:
-
从云计算龙头阿里云、亚马逊AWS的强势增长来看,国内云计算产业依然处于快速爆发期,竞争格局初现,整体空间巨大
-
云计算产业政策持续规范,竞争日趋激烈
-
全球化布局是国内云计算厂商显著趋势
-
SaaS领域增长迅猛,明星SaaS创业企业营收过亿,市场格局尚未形成。
从国内外云计算巨头强势增长来看,市场全面爆发,基础云服务平台日臻完善:
从阿里云、亚马逊AWS的2015Q1-2016Q2强势表现来看,全球云计算整体的产业还尚处于快速增长期。从整体增速上来看,阿里云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同比增速超100%,整体的增长速度远超亚马逊AWS。虽然从整体体量上看,阿里云还远逊于亚马逊AWS,但更快的增速以及考虑到中美IT成熟度的差异,都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内云计算产业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步步入快速爆发期。同时,我们看到腾讯的2016年三季报显示,腾讯支付相关服务和云服务增长同比增长348%,云服务收入同样呈现爆发式增长势头。
4、消费金融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征信的创新带来的风控模式创新,消费金融场景从传统的高客单价/低频次的房、车等消费场景,逐渐向低客单价/高频次场景拓展。我们认为,具备场应用能力以及优质客户资源的消费金融服务商,有望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同时,随着国家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消费金融的东风也渐渐临近。今年以来从信息披露标准、网络借贷明确信息中介,再到前不久颁布的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政策的监管已经最严厉,同时对二维码支付、区块链等的政策态度也开始转暖。
此外,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IT技术驱动金融业务的拓展,将极大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区块链的应该场景已经从单纯的数字货币到更广泛的金融和“区块链+”阶段,金融领域应该是最先落地最先爆发的领域。
5、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作为国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青睐。国家制定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战略,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持续的政策红利将加大对信息安全的整体投入。成为国内信息安全行业高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在政策的东风下,信息安全行业高景气度持续
根据 IDC《中国 IT 安全硬件、软件和服务2015 -2019 全景图》,2012年、2013 年及 2014 年我国信息安全市场的规模分别为 16.64亿美元、 18.90亿美元及 22.40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6.02%。
预测2016年到2019年,我国信息安全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为16.6%。安全硬件复合增长率为20.3%,安全软件复合增长率为15.3%,安全服务的复合增长率为10.8%。2019年信息安全领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8亿美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所面临的的威胁也越来越多。而传统的网络安全专注安全防护单点技术,但是未来云计算的发展进一步模糊传统IT信息的边界。云技术的安全也将成为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之一。因此海通证券计算机行业郑宏达(首席分析师,新财富第五名)团队建议关注云-管-端整个安全生态布局的企业,这类公司往往有好的加密核心技术,好的SDK开发平台产品。
人工智能在云技术安全领域的运用,也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6、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
虚拟现实技术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的实验室,是一种仿真建模及交互技术。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仿真模拟技术已经获得广泛应用,而随着硬件技术成熟、成本下降,虚拟现实由实验室走向民用,尤其2014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象征着消费级VR市场开始进入技术和资本驱动的快速发展阶段。
2016年,VR行业却迎来尴尬的“高开低走”现象,广发证券计算机行业刘雪峰(首席分析师,新财富第四名)团队认为原因如下:
-
应用生态不成熟,缺乏“杀手级应用”,缺乏高质量影视和游戏;
-
技术不成熟,用户体验有待提升,缺乏移动和便携性;
-
在低使用频度的场景下用户综合成本较高,阻挡了绝大部分用户;
软件内容生态的成熟通常滞后硬件技术成熟1~2年以上,在2016年阻滞VR产业爆发的内容生态缺憾可能在2017年后半段会有较大改善;
随着摩尔定律的进步,硬件的计算性能以及功耗都会以指数级改善。从HTC Vive上市到2017年下半年间距18个月左右,将近摩尔定律一代,如果考虑到第一代VR产品开发普遍存在拖延,当初的硬件要比17年下半年产品落后2代。原本“及格”的体验将在跨代技术支撑下更上一个台阶,而摆脱PC计算能力支撑的移动便携VR技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成熟;
从目前厂商的动作来看,2017年下半年将进入一个VR产品发布的高峰期:
16年10月初,Oculus母公司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宣布Oculus将开发一款VR独立一体机。该产品具备“插手机盒子”的便捷性,在性能指标上又接近PC驱动的高端产品,价格上也在两者之间,在各方面指标平衡中取得了“sweet point”,更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能够大规模推广。
2017对于VR/AR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7、智能驾驶与车联网
现阶段我国已具备高汽车保有量和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基础,同时用户消费习惯正在改变,对汽车性能、车载设施功能的需求在不断升级。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进程,智能汽车势必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又一超级终端。专家及媒体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约为2.5-3亿辆,按照15%的渗透率,具备联网能力的车辆将达到4000万辆左右。以每辆车1000元的硬件产品价格来估算,单是硬件市场就有400亿元规模。而随着产品功能的丰富,单辆车的硬件产值也会翻倍提高,加之互联网服务,车联网市场的空间可以在5-10年内达到千亿甚至万亿规模。
8、无人机领域
中投顾问在报告《2016-2020年中国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预计到2020年,全球无人机年销量有望达到433万架,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中国无人机年销量将达到29万架,未来几年将保持50%以上的增长。
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将在未来 3-5年内实现均超过 50% 的高速增长,潜在市场 空间达到千亿级别,并有望逐步打开无人机数据服务、驾驶员培训等增值市 空间达到千亿级别,并有望逐步打开无人机数据服务、驾驶员培训等增值市 场。产业链中,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技术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 场。产业链中,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技术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环节将明显受益。
投资总结:
顺风之时,猪也能飞上天;逆风之时,大鹏展翅亦显艰难。目前,在宏观经济增速下台阶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也正处逆风时期,需冷静果断的打好逆风球。具体来讲,应该规避前期预期过高且较难兑现的细分领域与个股,而更加关注板块和个股内生的资源禀赋和竞争壁垒,并且重视业绩的可兑现性和估值的安全性。关注处于市场启动期的板块行业,挖掘真成长。
同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冷静,不能过于狂热
优秀的公司已经完成布局,未来是收获的阶段。我们会在1-2年内看到战略的落地。短期的回落不代表长期趋势,坚守这些质优股有超额收益;市场风险偏好下降,需要估值上的安全边际,。
2、也要有梦想
IT科技行业整体仍然处于上升通道,产业进步没有停歇:国家政策仍大力支持,可以期待未来更加深化的技术变革、商业模式创新;部分行业正处于启动期,短期看不到业绩,但是成长空间巨大。
文章来源:i投资
转自:创投梦工厂